在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指数式的疯狂增长。但在迅猛增长的同时,一些快递公司存在着价格战、服务差、货件丢失及损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与我国快递业现阶段较低的管理水平和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目前,在快递服务的高科技应用方面,借助先进的GIS定位系统,输入地址便可查询附近的收派网点及收派范围。采用仓储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快递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应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使快递企业有能力应对节假日网购高峰带来的订单量大幅增加的考验。 在加快网络布局和网点建设方面,快递企业应该充分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势,使快递的网络覆盖更广、运营能力更强、运递速度更快、服务水平更高。同时,在统筹考虑交通区位和业务走向的前提下,快递企业要注重网络下沉,通过“下乡”和“西进”,加快农村网络布局,促进快递服务向下延伸。 在产业定位上,快递业正在向信息交流、物品递送、资金流通的复合型产业转型;在服务领域上,正在向服务民众生活、社会生产和商贸流通转型。这促使许多快递企业从单一的速递服务转向仓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仓储、配送、制单、发货、客服等一体化服务,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无缝对接。 随着市场的持续拓展,快递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快递业的服务范畴、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递企业应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运输网络、分拨中心、营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大胆尝试开发个性化服务的产品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网购需求。 在这方面,顺丰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其“嘿客”模式上虽然需要“升级”,但其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还是让人有想象空间的。 未来快递业应注重与电子商务、现代制造业、金融业、航空运输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不断促进快递业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快递企业要积极与网络购物企业建立以促销活动联动和业务分流联动为主的协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标准对接。在与制造业联动方面,随着柔性化制造的大发展,快递企业未来可以考虑面向生产加工环节拓展业务领域,可通过在制造业基地、工业园区建设仓储配送中心,加快仓配一体化发展,鼓励制造企业依托快递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和分销配送。构筑一个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形成快递企业内部的“高速公路”,从而实现供应商、销售商、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架起快递企业与客户资源、供应链资源和计算机网络的桥梁,保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顺畅,推动以快递为表现形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微信支付下单、快递APP等等一批“微创新”的设备与技术,也为快递企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撑,让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快递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